我是一個愛喝酒的上班族,常常有身邊朋友問我,「去酒吧怎麼點」這件事,我想來分享一下~~

大家對酒吧的恐懼

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可以分成兩派,會去酒吧跟不會去酒吧的 撇除不太能喝酒的,不去酒吧的人有部分是因為「不知道怎麼點」 因此延伸出了以下問題:酒很貴、不知道在貴什麼、怕踩到雷、身邊沒有朋友在跑吧之類。 我就在想這中間是不是存在什麼「知識門檻」,讓大家怕怕的 所以整理了三個步驟,希望可以讓大家都喝到自己喜歡的酒,並且漸漸開始了解酒吧的相關知識,往懂喝之路邁進。

三個步驟解決困擾

1.不喜歡什麼

是風味還是基酒

第一點很像廢話但卻也是最重要的 「不喜歡什麼」,酒吧點酒某程度就和買手搖杯、去咖啡廳是一樣的。 有些品項你就是不喜歡,不愛加椰果、不喝奶茶之類。 一旦你要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這樣你就可以在初期篩掉可能不會中你愛好的調酒。 在雞尾酒的部分我覺得可以分成兩種 一是風味上的不喜歡,EX. 不喜歡太酸、有奶類的、太苦。 還有一種回答是「不喜歡酒味太重的」

(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

第二種是基酒上的不喜歡,基酒很大部分影響了一杯調酒風味的走向,像是有的人不喜歡威士忌,是覺得它又苦又烈,有人不喜歡野格、琴酒,則是因為它的藥草味。 當然有些人討厭這些酒並不是真的討厭,而是過往遭受到不好的經驗,或是喝到不那麼優質的基酒產生壞印象,(畢竟酒的等級價格可以差很多),比如說經常被汙名化的龍舌蘭,這個有機會再來寫一篇。

 

?基酒是指「調酒的基底」,為該調酒的主要材料,通常占最大的比例,酒精濃度高,約在40~45%之間,且多為蒸餾酒。

?六大基酒,是指伏特加(Vodka)、蘭姆酒(Rum)、琴酒(Gin)、龍舌蘭(Tequila)、威士忌(Whiskey)、白蘭地(Brandy)。

 

2.點酒的順序

不甜到甜、輕盈到濃厚、氣泡到靜態、酒精濃度低至高

今天一群人來酒吧或餐酒館,最常見到以下情況:酒單一打開,五個人一人點一杯,也不管menu上寫什麼,直接收合進入愉快聊天模式。 在以下這種情境,你最容易踩到雷,因為你不知道自己點了甚麼,交給命運決定。 通常去酒吧我們不會只點一杯,如同吃套餐一樣,會有前菜、主菜及甜點。 這時候會建議你從不甜到甜、輕盈到濃厚、氣泡到靜態、酒精濃度低至高。 好比說我很喜歡的一家日式酒吧,washu+1,它的SET基本上就是照著邏輯走的 像是夏天晚上很熱,因此第一杯你會想來一點清爽的,這時候就可以點一些水果味、或是有氣泡類的酒精濃度低的,既消暑又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酸甜的Gin Fizz就會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3.最佳品飲時間

「酒吧不是咖啡廳」

很多朋友不知道是酒量不好、還是想省錢,常常來酒吧點一杯酒就聊到結束。 殊不知酒擺到常溫或是冰融完,整杯風味也已經水掉不好喝了。

(1). 長飲 v.s. 短飲 調酒可以分為短飲跟長飲,通常跟杯子有沒有冰塊有關。在有冰塊的情況下,酒可以保持低溫較長的時間,但卻有讓飲料越來越水的風險;相反的,沒有冰塊的酒會開始回溫,也逐漸失去原本的風味,因此盡快喝完較佳。 短飲會建議在10分鐘內飲用完畢,長飲在20分鐘內飲用完畢為佳。

(2).酒量不好怎麼辦 所以前面兩步驟的選擇就很重要啦,你點一杯又濃又短飲的,自己還不喜歡的風味,那這杯一定會喝得很痛苦。

(3).想省錢怎麼辦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沒錢就不要去酒吧阿」,我不會這麼認為,有時想省錢的背後是因為不了解價值所在,在調酒製作上,會要求新鮮食材,這也是很大的成本,可能你去 bar 點一杯酒,付的錢很大部分是付給檸檬汁、萊姆汁。調酒基本上就是一種精緻餐飲,損耗成本自然也高。 出於禮貌會建議一家店點個至少2-3杯,你也比較能夠好好的瞭解這家店的風格 如果真的手頭比較拮据,只要有達低消,沒人可以說話。

 

之後會分享更多酒吧的相關知識或是店家推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喝得開心,出入平安。 ====================================================================

更多「生活風格」小知識都放在IG => barneystalk

關於節目? 每週介紹一則生活風格的人物訪談,透過聲音|文字|影像,滿足受眾對品味的想像

收聽|社群連結請至? barney.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