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文化|酒吧不稀奇,你去過"香吧"嗎|浪活香旅人
文字 | Barney
圖片 | 矮克特、浪活香旅人提供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張愛玲《沉香屑》
內容目錄
說到『香』,你會想到甚麼?
家裡的供桌上總是有一些些燒完香的白灰、還是小的時候,媽媽帶你去廟裡收驚拜拜,身穿藍袍的阿嬤總會拿著一大串香在你頭上繞阿繞。
走進位於奇哩岸的一間民宅內,一二樓是中華香道文化推廣協會的台北支部,一樓提供香品販售、二樓則是教室提供相關教學、三樓才是浪活香旅人,一個提供品香放鬆的塌塌米小和室。
接待我們的是 浪活香旅人的主理人 普烏,人如其名,普烏當天穿了一件日式和服綁帶外套,袖口微微露出刺青,有點像來到日本料亭的樣子。
普烏是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他泡了茶,娓娓道來他與香結緣的故事。普烏的父輩兩代都是在經營線香用品的原料廠,歷經製香產業西進至大陸,大量化學香品取代天然線香、政府禁止焚香政策等,隨著傳統製香產業的沒落,第三代的普烏此時被叫回來接班,又在中華香道推廣協會下學習製香技術,除此之外,也前往日本學習香道,想要探究更多關於香文化的知識。
製香產業的轉變與沒落
民國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國內香的需求量大,台灣鄉下到處都可看到製香工廠,每遇到旺季,各家工廠得從白天趕工到晚上,甚至還供不應求。隨著時代進步,機械製香的速度和數量遠遠超過人工製香,且製香需要在沒有風的場地進行,師父總是大汗淋漓,造成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台灣傳統的製香業逐漸沒落。
想要了解香的製造過程,可以參考啾啾鞋的這部影片
對於政府禁香這件事,普烏認為不全然是壞事,傳統製香使用中藥材、木料等天然原料,早期還能用香做藥引,因此優質的好香,其氣味可形塑清幽安然的祀神場域;但工業化後,香的製作滲入許多化學原料合成香氣,也強化助燃效果,以增加用量並降低成本,在低價搶市下,「化學香」攻佔民間祭祀場域,尤其開放進口後品質參差不齊,國內又缺乏把關機制,化學香精類香品之所以能暢行開來,也是由於大多數香客只是把燒香作為祭祀的儀式。既然不聞香,不品香,只是燒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視香的用料、配方與品質。
在聊的過程中,普烏也拿出化學香精(合成檀香油)與天然香精分別品聞,化學香精聞起來很熟悉,有一種香水的味道,其實多數的香水都會添加化學定香劑,讓香味持久,味道也不容易跑掉。
從製香到品香
玩香的方式主要可分為燃香、薰香:
燃香顧名思義是把香材以明火方式點燃,這種方式的出香是只有一種味道的,但是可以通過距離的不同,感受到濃淡變化,並且適用於大範圍使用。例如香錐可放在香爐上直接焚燒,快速讓香氣佈滿空間。
薰香則是指用電熏爐或碳爐,通過溫度將香材的香韻逼出來,在訪談影片中,浪活香旅人正是使用隔火熏香的方式,這是唯一一種能讓你感受到香韻味道變化的方式,從初香-本香-尾韻一覽無餘。而且它還不產生煙氣,近聞舒適怡然,另一方面,面對日益稀少的天然香料,這也是一個省料卻同時兼顧顧客體驗的方法。
薰香的步驟繁複且流派間略有不同,在此僅做簡述。
首先會經過夾炭、燒炭的流程,確保炭燒至透紅而不產生炭味,理灰、開炭孔、埋炭、梳炭、壓灰等,確保香爐的狀態與溫度、是否在香灰中留有足夠空間產生熱對流。
最後才是架雲母片、置香、執爐以及品香。
薰香所備之香品,不宜體積過大,應將香品分割為薄片、小塊、粉末等形狀。
品香不單是用鼻子去識別香氣,還要凝神、靜氣、專注、用心,深深的吸進去,引導香氣到丹田,稍作停頓,再徐徐呼出。
原先我以為品香的『香吧』,會像是坊間的香水調香課程、DIY實驗室般,提供幾種香調,由品香師介紹前中後調等,在經過體驗後,我發現香吧所追求的並非是香味的變化或僅是享受香氣的芬芳,而是在主客間透過繁複的程序,漸漸的讓心靜下來,感受爐在手心的溫度、沉香在每次吐納中細微的變化。
正所謂『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香,其實一直都存在在生活中。成立浪活香旅人的最大宗旨,就是讓人們重新體會品香這件事,並懂得辨別香品的優劣,雖說琥珀、沉香這些香藥如同老酒一般,用掉一個少一個,消耗程度遠遠追趕不上生成速度,但用省料的方式一樣可以讓現代人體驗到與古代達官顯貴同等的享受。
好的事物,同樣需要好的包裝、好的故事,如何讓天然香的美好更大的普及到眾人的生活品味中,是普烏現在最想達成的夢想,下次想為生活增添一份色彩時,除了擴香器、擴香石、香氛蠟燭外,不妨用天然的香味,體驗香氣中帶來的奇妙感受。
- 用聽的
關於節目? 每週介紹一則生活風格的人物訪談,透過聲音|文字|影像,滿足受眾對品味的想像
收聽|社群連結請至? barney.soci.vi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