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大家最近對於經營自媒體好像越來越有興趣,像是前陣子炒得風風火火的愛莉莎莎自媒體線上課程,截至目前已經突破超過兩萬五千人購買,同時創下了千萬的銷售額,看來在台灣許多人都想經營自媒體呢~巴尼我自己也買課程,等四月正式上架之後、上完課程,巴尼我再跟大家分享上完愛麗莎莎課程的一些心得感想!

畢竟如果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然後又把錢掙了,何樂而不為呢?剛好就跟巴尼想介紹的這本書有關,由李洛克寫的《 個人品牌獲利-自媒體經營的五大關鍵變現思維 》,我看完之後覺得它是一本對於自媒體經營跟自媒體獲利,寫得非常清楚而且非常實用的一本工具書,本文一樣節錄了一些重點跟一些心得分享。

為什麼要經營個人品牌

作者李洛克化工系畢業後,在殺魚工廠待到了 28 歲,決心追夢展開全職寫作冒險,歷經電影編劇、出版編輯後,現為新創品牌電商行銷長。

回到這本書的最開頭,為什麼要經營個人品牌呢?除了是做自己的興趣、可以賺錢之外,李洛克分享了他經營個人品牌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自由掌控時間

雖然由於疫情的緣故,越來越多的公司習慣遠端工作或者是混合式的工作,但不得不說多數的公司還是會希望你打卡上班或是有固定的時間待在辦公場所, 時間相對來講彈性上的調配就變得比較低;如果是個人品牌呢?你完全是為自己努力,做得更加投入也就直接回收努力的成果,不過缺點,當然就是少了公司的保護傘庇護,你必須直接去面對整個風險以及成敗的結果。

第二個就是實現自我價值

這也是許多人會想經營自媒體的一個原因,我相信有做自媒體的朋友,在你經營到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有傳訊息跟你說,因為你什麼樣的內容然後幫助到了我或是給我什麼樣的啟發,真實的感覺到世界上因為我而讓有些人獲得幫助的感動,我想這個是多數創作者最直接而且最動心的一種成就感。

第三個創造高效益的收入

為什麼作者這邊用的是高效益的收入而不是高收入呢?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子:做自媒體或做個人品牌不見得能帶來高的收入,但是或許跟你付出的時間成本,相對來講轉換的效率是更高的,如果你待在一個組織或是公司,許多時候升遷或者是加薪的因素變因有許多種,不單單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對李洛克來講:不該只追求得到的收入越多越好,也該同步追求付出的成本越少越好。

我們知道時間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而我們成年人在時間的花費上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上,如果一份工作每天 12 小時年收 500 萬 跟 每天工作 3 小時年收 200 萬的生活,前者的收入雖然高,但是後者的效益更高,相信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能夠自由運用的時間也會更多,可以把你的時間留給你的家人朋友或是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這本書一步一步教導你如何經營個人品牌之外,而你將付出什麼以及思考你為什麼需要「經營個人品牌」。

如何幫個人品牌定位

首先第一步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架設部落格也不是申請你的社群帳號更不是產出內容。
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設定你自己的定位,在這麼多的茫茫人海裡面,你是誰?你專精於什麼?你又能為大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

像前面聊到李洛克本人的經歷,他個人的定位關鍵字是:化工、殺魚、個人品牌

而比方說 Barney 我自己的其中一個關鍵字,可能就會是酒吧,講到酒吧,大家就會想到跟吃喝玩樂相關或者是對酒類相對熟悉。除此之外,可能還會想到這個人可能比較有品味啊~或者是對於精緻事物感到有興趣;人都是由過去的經歷去形塑現在的我們,所以你可以選擇拿出來分享的關鍵字、願意說給大家聽的往事,這些資訊就會幫助你建立在聽眾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或許你也可以想想,你自己的三個或四個關鍵字是什麼呢?

接下來講完關鍵字我們就要來分享

如何定位自己的頭銜

為什麼會需要一個頭銜呢?畢竟在同一個領域的人那麼多,你要如何跟其他人做出差異脫穎而出?《 個人品牌獲利 》中教導了五種類型的頭銜發想方式:

身份+專長

書中舉了個例子,李洛克有個學員是牙醫,而他出過一本以牙醫凶殺案為主的推理小說,所以比起自介說:嗨我是一名牙醫,無聊的時候偶爾會寫寫小說。 相比起來,「 寫推理小說的牙醫師 」這個頭銜是不是就比較獨特閃耀呢?

經歷+專長

如果想寫旅遊文章,同時他也對咖啡也很有研究,我該怎麼樣把這兩個領域相融合呢?還是我應該挑一個主題寫就好?這時候作者建議:你可以把兩個融合在一起,你就是「 旅行的咖啡師 」!雖然網路上寫咖啡的人應該不算少,寫旅遊的人更是超多,不過如果有同時這兩樣交集的作者,相對來講會減少很多。

領域+專長

這邊就提到了另外一位知名的創作者 歐陽立中 ,在歐陽立中在離開高中國文老師的職業之後,他現在是一名寫作教練。可是網路上教寫作教練的人,就我所知超過十個人以上,那怎樣從中間脫穎而出呢?歐陽立中在寫作前面加了爆文兩個字,意指容易被分享的文章,用這個領域來限縮自己的專長,所以當他到各大場合介紹時,他就會說自己是一名「 爆文寫作教練 」, 也就是說我專門教大家寫,如何容易被高分享、易分享的文章。

(關於歐陽立中的更多小故事,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教養的賭局》:當你的人生期望與父母不同時,該如何溝通?《致富強心臟》讀後心得: 打造人生正 EV 期望值

領域+領域

在一些非常熱門的領域,已經非常多人分享像是旅遊、咖啡等,要怎麼樣脫穎而出呢?我可以把領域限縮再限縮,以旅遊舉例,如果都是旅遊類的創作者,但是你專門做冷門國家去荒野探索的類型,那就可以跟主流常見的日韓東南亞旅遊類型的創作者區隔,像是融融歷險記;又或者你是一個酒類頻道的創作者,比起職業調酒師,你專門講的是家庭調酒、輕鬆調一調的類型,像是恩熙俊

書中的舉例則是,同樣是美食部落客,我只分享台中地區的火鍋,我就可以在台中地區火鍋達人這個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當你喊出「台中火鍋王」那瞬間,在台中想吃火鍋的人,可能就會優先看你的 IG 或是 Blog 等社群媒體,那你就可以在同樣的領域裡面,找出不一樣的定位與特色。

領域+性格特質

作者以他自己為例,他最早的筆名叫做小說界的李洛克,而李洛克呢?則是火影忍者裡面的一個超熱血人物,他想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熱血性格以及對小說界的熱愛;你也可以說你是 牙醫界的福爾摩斯、XX 界的誰等等,不過這邊有提到一個重點:盡量避免跟同一個領域的人比較,比方說你是新人歌手卻說自己是小周杰倫啊小陶喆,那你的作品反而會被人家放大檢視,大眾可能也會只記得周杰倫,而不會記得那個小周杰倫是誰?所以這類型的取名或是領域需要去避免。

MacBook Pro near white open book

透過這五個領域來去找出你的頭銜定位後,接著我們來聊內容產出以及產出的目的。

我該產出什麼樣的內容

提供價值

產出前可以檢視:你的這個影片、文章、Podcast 想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新穎觀點

這個內容產出是否有一個罕見的觀點?或是新穎的角度?比方我自己常聽的一個 Podcast 節目 大人的 small talk,兩位主持人經常就會藉由評論一件時事或是一個大家常見的困局,來分享出他不一樣的角度以及思維方法。

形象加值

也就是說你產出的這些內容對你自己是否能夠增加正面的形象,換位思考當這個 podcast 或是影片文章給大家聽到看到後,他們會認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這樣的內容為你附加上什麼樣的形象?是你所樂見的嗎?

two person shaking hands near white painted wall

我覺得在這三點的解釋上,愛莉莎莎的自媒體課程,這件案例本身就非常符合這三個舉例。首先課程提供愛莉莎莎一個專業講師的角色,對她的形象是非常的加分,尤其我們知道在前幾年,愛莉莎莎遇到了一些爭議讓她的形象或許也不是這麼的受人喜愛或是正面,而透過這一次的課程,我認為她吸引到非常多以前不管是不喜歡她、或是沒有關注她人的一些好感以及注意力。在提供價值方面,我相信她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個人經營自媒體的價值,尤其是用一個詳細規劃的角度,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她都給予了眉眉角角的分享;最後吸引觀點上,我關注到的一點:多數的自媒體或是個人品牌經營的第一步都會聊到「 你要如何找到定位 」 ,就連李洛克這本書也不例外,愛莉莎莎在她的課程裡面有一個非常亮眼的地方,就是定位轉型課!已經經營到一陣子的創作者,他可能會遇到不一樣的瓶頸或者是發現想做的內容已經有所改變了,這時候要怎麼樣轉型?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吸引的觀點,也是多數人有困擾、但卻很少課程聊到的一件事;我相信如果你的內容可以抓住這三大目的,一定可以獲得非常大的迴響以及支持!

要寫什麼內容

在講完內容要分享什麼目的之後,接著重點:你要寫什麼內容? 怎麼樣分享你的內容才會被大家注意到?

第一、你要知道你的受眾他在意什麼、會被什麼樣的內容吸引注意?

時事跟風:最常見也是最萬用的跟風,因為一個大眾都在聊、新聞都在報的話題,如果你能搭上這個順風車,相信一定可以吸引到不少人
懸念前置:

也就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新聞標題,讀者為什麼想知道這個東西?你可以把文章最不解、最誇張最衝突的部分,放在文章的開頭破題,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寫這篇文章花了我三年的時間今天進公司,主管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哭了我用一句髒話拯救了一個迷惘的國中生;是不是跟我們現在常見的網路媒體的內容很相似呢?像是我剛剛在網上就隨便滑到一個標題:IG 惱人狂跳兩種通知,根本不關我事,內行人曝六方法可搞定;他點出了破題:IG 惱人的通知怎麼關掉?但是他又沒告訴你是什麼?就會讓人迫不及待點進去說,是哪些通知很惱人?又有哪種六方法可以把它關掉?

第二、你要知道他需要什麼,提供價值

有的時候大家的真心話不會直接說出口或者是他也不知道他真正要什麼,因此當有人提出問題之後,他的問題背後需求是什麼?是你必須了解的!李洛克舉例,雖然多數的網友都會詢問他一些作品的問題,希望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哪裡可以寫得更好、這裡應該怎麼修改等等的…表象的問題感覺是:我想要把故事寫好,但真實的需求是什麼呢?他們想把故事寫好的目的是什麼?
來詢問的網友希望藉由這個好的故事,拿去投稿參賽、網路發表,以獲得獎金以及聲量。那發表的目的呢?表示他接下來可能想成為一位全職作家、暢銷作家,這才是他的終極需求!

所以李洛克的文章提供的解答,常常就會聊到:如何吸引大眾注意、被大眾喜歡、甚至如何打入商業市場等,才能滿足這個問題背後的真正需求;我想這也是多數人在提供價值或是解答網友需求時,沒有想到的!當你的粉絲、聽眾、讀者問問題時,他背後真正的需求、真正的應用場景是什麼?這才是你需要去尋找的一個內容~

第三、你要知道他支持什麼,讓他認同

同樣作為一個自媒體經營者,我相信會追蹤你、訂閱你甚至 donate 你的人,多數都是支持你的價值觀或是跟你價值觀相符的,甚至情感上你們之間是彼此有共鳴的!所以要引起群眾的支持,前提是你必須要知道你的群眾是誰?他們在意什麼他們支持什麼?

假如你的受眾都是年輕人,那你寫一個「 低薪高房價 」的主題,可能就會引起多數人的廣大共鳴。《個人品牌獲利》建議你可以從兩點入手,一就是普遍情感也就是多數人都有情感的連結,像是親情愛情友情啊跟寵物之間的情感,第二點則是時代的現象,比方像是低薪、高房價、家庭負擔、少子化、環境議題等,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常見現象,也是多數人常常在思考或感嘆的事情,當然就容易引起共鳴跟互動。

上篇和大家分享了自媒體的定位、頭銜設立以及產出什麼內容,下篇內容將如何打造流量以及多數人關心的:業配怎麼接?

關於節目? 每週介紹一則生活風格的人物訪談,透過聲音|文字|影像,滿足受眾對品味的想像

收聽|社群連結請至? barney.soci.vip